上一页 | 1 |
/1页
go

主题:珠海大手笔投入三类生态修复工程

发表于2015-08-05

 

为了保护珠海的自然禀赋,并对受损环境进行提升,近年来,广东省珠海市大手笔投入,实施水体岸线修复、河涌整治修复、裸露山体复绿等工作,建立起一系列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。

    大手笔投入三大类生态修复工程

    珠海市以开展海岸生态修复为主线,着力抓好情侣路“一带九湾”规划开发。目前,珠海水体岸线总长度931.64公里,自然化水体岸线长度846.24公里,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90.83%。

    在河涌整治修复方面,珠海市在2012年就编制了《珠海市河流生态建设规划》,要求河涌整治要尽力保持河道的原有自然岸线,加强河岸原生态植物保护,确保河道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。

    为改善水生态环境,珠海市全面启动以前山河流域污染治理为代表的党委、政府、人大“三个一把手”工程,以“涌中有净水,沿岸有绿意”为目标,制定《前山河流域环境综合提升工程方案(2013~2017)》,通过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、截污纳管整治、“三旧”社区更新、堤岸景观提升、畜禽养殖清理“五大工程措施”和规划统筹、部门协调、区域合作、共治共管、立法执法“五大非工程措施”,全面推进前山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,取得显著成效。现在,前山河水质已达到地表水四类水体标准,部分河段达到地表水三类水体标准。通过整治,全市190条河涌和沟渠均落实管理责任,排洪渠脏臭和近岸水域污染状况基本得到解决,河道绿化普及率达到90%。

    在优化提升水环境的同时,珠海市着力抓好裸露山体的生态修复工作,采取有效措施对废弃采石场及取土点进行整治复绿。截至目前,珠海已基本完成裸露山体复绿68处,完成整治复绿面积约356.4万平方米,全市受损弃置地生态与景观恢复率81.2%。接下来,我市将按受损弃置地生态与景观恢复率100%的目标,全面恢复山体绿化,发挥生态及景观环境效益。

    用高标准管理机制保护生态安全

    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的同时,珠海市也不断完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生态承载能力。

    珠海市注重垃圾处理承载能力建设,集约化高标准建设东部华新生态环保园、西部中信生态环保产业园两大生态园区,集中处理城乡生活垃圾;建立完善“村收集、镇转运、区处理”的农村垃圾收运体系;建成海岛垃圾收运系统,实现离岛无害化处理。目前,珠海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每日2196吨,全部由国家一级标准的西坑尾垃圾填埋场、国家A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集中处理,处理能力达到每日2300吨,无害化处理率为100%。

    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,珠海市严格实施《珠海市污水工程系统规划(2006-2020)》,通过“供排一体、厂网打捆、特许经营”的投融资建设运营方式,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,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,不断提升城市水环境承载力。全市污水处理厂由2007年底的5座增加到现在的14座,总处理规模达每日66.4万吨。同时,珠海市建成污泥处置中心,污水处理厂污泥基本得到无害化处置。

    硬件日渐完善,管理机制等软件也不断健全。一是持续完善法制体系建设。珠海早在1998年就出台《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》,开创全国的先河;2009年修订《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》,首次将“生态建设”、“节能减排”纳入其中;2014年施行《珠海市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》,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全国首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法规。据统计,珠海市历年来共颁布、修订11件次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及6件次地方政府规章,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。二是坚持生态优先规划城市发展。珠海市先后编制《珠海生态市建设规划》、《珠海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》,划定生态控制线,确保受保护生态用地不少于1000平方公里。

    珠海市健全的生态环境应急体系是软件建设的一大亮点。该体系包括成立了市、区两级应急委及应急办组织机构,组建了1个市级专项指挥部;制定实施《珠海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》,先后出台了应急值守、突发事件处置流程、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等制度。此外,还建成12000平方米国内一流的环境监测监控中心,运用网络和数字远程传输技术、自动监测技术进行实时监控,确保城市生态环境安全。

发表于2015-08-05

希望这些工程不要太坑了

发表于2015-08-05

珠海看来开始大手笔做一些环境类工程了

发表于2015-08-05
真墨子宝典,您好!您所发的帖子“珠海大手笔投入三类生态修复工程”已被设置为固顶帖,请再接再厉多发好帖。
上一页 | 1 |
/1页
g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