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横琴陷"特区特慢"怪圈 七大产业多在起步阶段

发表于2013-09-04

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的珠海横琴岛,与澳门特别行政区隔江相望,2009年,晋升为国家级新区,但十多年过后,横琴发展十分缓慢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实地走访发现,曾高调宣布进驻横琴的多个大项目,进度偏慢;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,由于门槛较高、服务设施尚不完备,进驻横琴并不容易,部分仍在观望等待。

至于横琴新区规划的七大产业虽是一幅宏伟图景,但多数仍停留在“起步区”。

对此,曾担任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的王利文曾向媒体表示,横琴开发建设之所以久议不决,珠海和澳门之间的“恩怨”和博弈是一大因素。

 

发表于2013-09-04

英雄需要时势造。

一座城市新区的造就,同样有赖于时势的推动。天时、地利、人和三者缺一不可。

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的珠海横琴岛,与澳门特别行政区隔江相望,地利优势不言而喻;2009年,它又晋升为国家级新区,天时已经具备。于是,人和将决定它的荣辱或起落。

它承载了太多的期待——除在珠三角经济圈地位不甚强势的珠海需要它来提振,香港,特别是面积不大的澳门的发展,同样需要借助于横琴的力量。

几年以来,这块“宝地”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这些关注者的神经。

放眼国内,在新区特区遍地开花的当下,想要重演前些年上海浦东新区、天津滨海新区那种“日新月异”的崛起速度,似乎已经不太可能。

但作为“一国两制第三地”的横琴,有着无与伦比的独特性,宛如该岛上一则户外广告写下的——“有梦想,就会有奇迹。”或许正因如此,四年前,当地就提出,横琴建设要“一年有变化、三年见成效、五年大变化”。

 

发表于2013-09-04

然而,国家级新区成立近四年,横琴当前的缓慢发展却与最初的设想存在较大反差。面对外界屡屡抛出的“特区特慢”质疑,横琴是否需要面对新的命题?

驱车从珠海市区前往横琴,全长1425米的横琴大桥仍是唯一通道。

行至横琴岛,其新修的柏油马路、两旁的绿化带及路灯、远山上颇为壮观的风力发电车,都彰显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成型。

不过,相较原珠海市委书记甘霖2009年提出的“一年有变化、三年见成效、五年大变化”的愿景,至少在视觉上,横琴依然还有不小的差距。

自横琴大桥放眼望去,一江之隔的澳门是成熟的大都会,左侧对岸的珠海保税区也颇具现代气息,但横琴依然只是一片工地,过去几年没有变化的是,建筑工人一直是这里的主角。

 

上一页|1|
/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