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2035年深圳会变成什么样?他们勾勒出这样一幅蓝图

发表于2017-11-28



查看更多精彩图片>>

“我希望2035年的深圳,可以给全国做两个示范。一是破解垃圾围城,建好海绵城市;二是孵化返乡人才,发展休闲农业。”11月25日,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(2016-2035年)编制公众参与主题工作坊请来了50名市民代表,围绕“共享2035:我们期待的深圳”的主题展开热烈讨论。

原标题:

市民畅想20年后深圳模样

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邀请公众建言献策,举行8次主题工作坊活动

“我希望2035年的深圳,可以给全国做两个示范。一是破解垃圾围城,建好海绵城市;二是孵化返乡人才,发展休闲农业。”11月25日,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(2016-2035年)编制公众参与主题工作坊请来了50名市民代表,围绕“共享2035:我们期待的深圳”的主题展开热烈讨论。

这已经是过去半个月以来的第八次工作坊,活动由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,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(市海洋局)承办。10月31日,深圳市政府召开了《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(2016-2035年)》编制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,深圳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将遵循“推进精明增长,引导城市转型”的基本思路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以全球化和区域化为主线,实现从功能建设向活力营造的转变,打造儿童友好、人才友好、老年友好、国际友好的全民友好型城市。记者了解到,新闻发布会后从11月10日第一场主题工作坊(“共想2035:如何让深圳更美好”)开始,到11月24日第八场主题工作坊(“共享2035:我们期待的深圳”)收尾,8场主题工作坊共吸引了数百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市民报名参加。

深圳市政协委员、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:

深圳要比肩纽约旧金山等全球经济核心区域

目前我们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,但在思考2035年深圳的城市定位时,能否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,不仅仅是要站在深圳的角度,还要考虑到整个国家在全球的影响力和领导力上升的大背景。建议提出到2035年将深圳打造为有全球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。尤其是在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方面,可以更突出一些。做深圳总规的时候也不局限于19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思考,应该放在大的区域背景下,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港合作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深圳总规。我们要比肩的是纽约、旧金山,东京湾这种在全球经济分工体系中具有领导地位的核心区域。

深圳中学学生、深圳美德少年章馨月:

希望教育成为深圳的名片

我是深圳中学的学生。深圳想建设一个国际化的现代城市,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有的是现代化、国际化的教育。一群有国际视野的、高素质的、高文化的年轻人才是这个城市可持续发展、长远发展的原动力。

未来,我们应该加大、加强教育资源配置。我们作为沿海城市,让经济走出去,教育也必须要走出去。我希望在2035年,深圳的高素质教育是深圳的代名词之一,教育是深圳的一个特色,是深圳的一张名片。

深圳美好城市研究院院长、全球人居环境论坛(GFHS)秘书长吕海峰:

深圳规划要与粤港澳大湾区衔接

过去都是几个规划,如国土规划、城市规划、生态规划、产业规划、交通规划各搞各的。另外省搞省的,市搞市的,隔壁搞隔壁的。现在是国际上要倡导跨部门、跨行业、跨地域的综合规划。“综合”这个词现在提得非常非常多,我也希望生态规划、产业规划、交通规划,还有国土规划和城市总规能够合起来。现在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,深圳的规划要不要跟大湾区衔接?这也是非常重要的,不要各唱各的。城市要有灵魂,深圳作为一个创新的城市、未来的城市,希望通过这一次的规划能够塑造城市的精神和文化。

深圳市政协委员王雪:

期待深圳慢行交通系统尽快优化

这个城市是市民的,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对这个城市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领导,有这样的胸怀和气度,在全国都是走在前列的。我也是上世纪90年代来深圳的,我这次想表达的心声非常简单,就是期待深圳规划能够让绿色出行更加便捷,期待深圳的慢行交通系统尽快优化起来。因为不论从绿色环保的角度,还是从公共资源公平分配的角度,都应该尽快完善独立的自行车道与人行道,给绿色出行更多的空间。我个人认为,我们目前的公共资源分配不均衡。这个公共资源包括了路权,也包括了停放资源。共享单车的兴起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事情,就是我们要不要让单车回归城市。绿色交通对这个城市重不重要?告诉大家一个数据,我们这个城市40%的环境污染量是由机动车贡献的,而城市50%的路权也给了机动车,所以我期待2035年的深圳能够更加健康、更加环保,让我们的绿色出行得到更多的尊重、也得到更多的空间。

南方科技大学人文中心主任陈跃红:

深圳缺乏一流城市该有的知识学术聚集地

深圳在吸引人才的策略方面,首先做到的是“筑巢引凤”,也就是把全国各地的人才引到这里来。第二步是“借巢生蛋”,也就是办大量的一流大学的分校,比如说北京大学的深圳分院等。但是我来了一年,最大的体会是目前的大学城让我非常的失望。世界所有的一流城市应该有的知识、科技、学术、思想的核心聚集地,深圳是没有的。未来的竞争是信息资源、文化资源等方面的竞争。文化正在变成非常重要的生产力,而它的来源就来自于大学。我曾经去过60多个国家,去过世界100多所大学。我以前就读的莱顿大学,以及欧美、日本的许多城市的大学,这些大学无论是在大城市里还是在小城市里,围绕着大学都构成了一个城市与大学紧密融合的格局。



查看更多精彩图片>>


上一页|1|
/1页